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普門寺落成42週年系列活動 慧開法師主講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
2025-04-12
為慶祝佛光山普門寺落成42週年,4月11日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主講「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」。法師以佛法的宏觀視野,藉由小說家瓊瑤辭世一事,引導大眾反思生命真義,破除對生死的迷思,並針對「安樂死」議題,提出深入的釐清與辯正,教導現場與線上同步聆聽500餘位信眾,面對生死如何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。講座前普門寺長者學苑學員以精采表演供眾,與會者法喜充滿。
慧開法師引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開示:「面對死亡,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。死亡如同換衣服,無須驚慌。」星雲大師也曾說:「人之所以畏懼死亡,是因為不知道死後要去哪裡。若有明確目標,自然不會懼怕。」他甚至鼓勵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:「來生你再做主教,我還要做和尚。」慧開法師指出,正因星雲大師與單主教對死亡有清晰認識與信仰,他們將死亡轉化為修道契機,值得我們學習與讚歎。
談及「瀟灑去來」,慧開法師指出,需具備兩大前提:「思想建設」與「心理建設」。前者為理智層面的認知與理解,後者則是情感層面的態度與信念建立。如想坦然面對生死,就必須建立完整系統的認知,搭配具體因應策略與實踐方案,更需家人、親友的支持與配套關懷。
如何達到生死自在?法師表示,「生」與「死」其實皆可選擇,但並非無條件獲得,必須藉由「聞、思、修」三慧及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學的修行功夫,方能真正自在生死。
針對「善終」的關鍵,法師提醒:「千萬不要拖過人生的賞味期;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;務必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,作為往生所需。」也教導大家要提早規劃、確定自己未來生命的方向與去處。並說明從宗教靈性關懷與照顧的角度來看,停止無謂的醫療介入,全心全意「求往生」而非「求死」,才是圓滿善終智慧之舉。透過持誦佛號或各宗教聖名,醞釀與佛、菩薩感應道交而來接引的契機。
至於臨終捨報往生之際,如何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?慧開法師提到兩項要素:一是體力充足,才能具備足夠能量;二是精神清明,意識清楚,方能正念現前,與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。
最後,法師也叮嚀大家,應及早成立「往生後援會」與「往生互助會」,為自己安排一場瀟灑善終,完成圓滿往生的心願。
慧開法師引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開示:「面對死亡,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。死亡如同換衣服,無須驚慌。」星雲大師也曾說:「人之所以畏懼死亡,是因為不知道死後要去哪裡。若有明確目標,自然不會懼怕。」他甚至鼓勵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:「來生你再做主教,我還要做和尚。」慧開法師指出,正因星雲大師與單主教對死亡有清晰認識與信仰,他們將死亡轉化為修道契機,值得我們學習與讚歎。
談及「瀟灑去來」,慧開法師指出,需具備兩大前提:「思想建設」與「心理建設」。前者為理智層面的認知與理解,後者則是情感層面的態度與信念建立。如想坦然面對生死,就必須建立完整系統的認知,搭配具體因應策略與實踐方案,更需家人、親友的支持與配套關懷。
如何達到生死自在?法師表示,「生」與「死」其實皆可選擇,但並非無條件獲得,必須藉由「聞、思、修」三慧及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學的修行功夫,方能真正自在生死。
針對「善終」的關鍵,法師提醒:「千萬不要拖過人生的賞味期;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;務必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,作為往生所需。」也教導大家要提早規劃、確定自己未來生命的方向與去處。並說明從宗教靈性關懷與照顧的角度來看,停止無謂的醫療介入,全心全意「求往生」而非「求死」,才是圓滿善終智慧之舉。透過持誦佛號或各宗教聖名,醞釀與佛、菩薩感應道交而來接引的契機。
至於臨終捨報往生之際,如何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?慧開法師提到兩項要素:一是體力充足,才能具備足夠能量;二是精神清明,意識清楚,方能正念現前,與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。
最後,法師也叮嚀大家,應及早成立「往生後援會」與「往生互助會」,為自己安排一場瀟灑善終,完成圓滿往生的心願。
最新消息
滿地可普門三好文化夏令營圓滿閉幕
2025-08-17描戈律大同中學師生參訪圓通寺 探索佛教文化與三好精神
2025-08-17南島基督城高校參訪道場 體驗佛教多元豐富內容
2025-08-17佛光人響應零飢餓 公益米捐贈「愛不囉嗦庇護工場」
2025-08-17宜蘭監獄祈福灑淨 助收容人獲正能量
2025-08-17紐西蘭藝術沙龍開幕 佛教空性智慧讓藝術鑽石照耀社區
2025-08-17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⑭
2025-08-17金光明寺讀報教育培訓課程 歡喜心行佛不疲厭
2025-08-16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
2025-08-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「澡雪洗心」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
2025-08-16
相
關
消
息